bet36体育在线

老人版
手机版
微信
微博
赣服通
赣政通
吉岗即聘
顶部
  
庐陵文化的精髓与特质
来源:  作者:  发布时间:2021-02-05 11:11:51  点击数: 打印本页
字号:

  吉安古称庐陵、吉州,建置史有2200多年,自古人杰地灵,文化昌盛,民风淳厚,素有“江南望郡”“金庐陵”之称,更有“文章节义之邦”美誉。在历史长河中,这里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、影响深远的地域文化——庐陵文化。享誉世界的新干商代青铜器、扬名海外的吉州窑、书声不绝的白鹭洲书院等,都见证记录着吉安灿烂夺目的历史。这不禁让人思考:究竟是什么使庐陵文化延续发展、辉耀千年?这就是庐陵人“追求卓越、坚守气节”的文化精髓,以及“放眼天下、崇文重教、传扬家风、团结拼搏、忠义报国”的行为特质。精髓是浸染在骨子里的,行为特质是各种行为中的特征表现。追求卓越与坚守气节两大精髓相互交织、相互影响。一代代庐陵人始终做到在追求卓越中坚守气节,在坚守气节中追求卓越,创造了辉煌灿烂、经久不衰的庐陵文化,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。

  1.追求卓越。追求卓越就是在各行各业中处于领先水平,力求出类拔萃。吉安很多书院、祠堂都写有“魁”字,勇于夺魁、追求卓越的观念深入人心。千百年来,追求卓越的庐陵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追求成为卓越的人才。从唐宋至明清,古庐陵科举进士3007名,状元、榜眼、探花54位(状元17位),在地市一级位居全国前列。在过去体制下,科举往往成为入仕的最重要途径,学而优则仕。吉安历史上有宰相22名,各朝六部尚书、明代都御史、布政使等省部级主官145名,曾经出现过“一门三进士、隔河两宰相、五里三状元、十里九布政”的历史盛事,特别在明代有“翰林多吉水,朝士半江西”之说。产生了欧阳修、文天祥、杨万里、胡铨、刘辰翁、解缙、周必大、杨士奇、罗钦顺、罗洪先等一批名垂千古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、科学家,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追求写就卓越的著作。卓越的人才方能写就卓越的著作。自南北朝至清代,吉安有编撰者2577人,著述共计5717种。大文豪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创作了《醉翁亭记》《泷冈阡表》等精品散文,编撰了二十四史中的《新唐书》《新五代史》。北宋泰和人曾安止撰写我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《禾谱》,为水稻生产作出系统总结。明代吉水人解缙主编了《永乐大典》,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,比《大英百科全书》早300多年,为保存中国古代文献、积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文明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。追求创造卓越的业绩。丰饶的土地遇到智慧的庐陵人,从这里创造出来的产品注定与众不同。宋代吉州窑享誉全国,木叶贴花瓷被奉为绝品,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凤首瓷被视为世界级珍品,日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吉州窑瓷器也被当作国宝。北宋永丰人曾民瞻发明的晷漏计时器,比欧洲人发明的钟表要早三百多年。明代安福人欧阳必进发明的人力耕地机,是我国古代第一台机械耕地农具。明代吉水人罗洪先编绘了我国首部分省地图集《广舆图》,并首创多种图例。明清之交遂川郭维经父女木材材积计量法“龙泉码”,为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积码表。这些先贤的发明创造代表了我国古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,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当今时代,随着社会不断进步,科技不断发展,追求卓越有了新的内涵,已演化为追求创新创业的卓越业绩、能力素质的卓越水平。

  2.坚守气节。坚守气节就是注重自己的骨气和品行。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庐陵先贤,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,始终坚守气节,逐渐蔚然成风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庐陵人。坚守气节主要有三个方面体现:坚守民族的气节。当国家面临外族入侵、处于危难关头,庐陵先贤们以挽救社稷为己任,舍家为国,献身为民,忠烈之气贯九天,杨邦乂、文天祥是坚守民族气节的典范。文天祥之所以被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区甚至不同肤色的人所敬仰、传诵,就是因为他以国破家亡独力擎天、毁家救国难的气魄,以屡遭贬谪而不馁、三年被囚而不屈的气节,以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人格风范,耸立起一座世代敬仰的民族精神丰碑。坚守正义的气节。耿直守正、宁折不弯,是庐陵人的重要性格特征。这一性格成就了庐陵多刚烈节义之士,只要他们认定是正道大义,就能面对强权不低头,就敢于犯颜直谏、指陈时弊,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,铮铮铁骨响当当。这种刚直不屈的品格和硬骨头气魄,是庐陵人可贵的人格精神的重要支柱。在南宋初期,胡铨名震朝野,被称为“脖子最硬的人”,是第一个提出杀秦桧谢天下的硬汉子。明代邹元标是一名忠节义士,一直忠言直谏,多次被贬谪,在吉水、吉安县一带至今流传着“割不尽的韭菜蔸,打不死的邹元标”的民谣,为世人称道。明代吉水人周忱爱民如子,厘奸革弊,抑制豪右,进行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生产的赋役改革,闻名江浙农村,至今有纪念他的生祠。坚守人品的气节。庐陵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,十分重视个人修为。吉安北宋时期第一位状元何昌言在自家府第门前石碑上刻有“省一分、民受赐一分,要一钱、便不值一钱”的对联,向世人宣告了为政爱民、清正廉洁的人生信条。庐陵宋代第一位宰相永新人刘沆,长期担任地方主官和工部、刑部尚书等要职,位高权重却一生清廉,并在主政期间坚决打击任人唯亲的旧弊,在著名的《中书三弊奏》中奏请仁宗倡导用人唯贤,要求官员在保荐、考察、安排上不准推荐身边的人,并首先从自身做起,拒绝别人举荐自己儿子为官。清代新干人王言坚守为官底线,家徒四壁依然勤政惠民,执法如山,严惩贪腐,康熙帝亲笔敕匾“天下清官第一”。当前,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,坚守气节也有了新的内涵与要求。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坚守党性,做为民服务的合格党员;广大公民都应争做合格公民,坚持民族气节,要树立自己的品行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努力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应有贡献。

  庐陵文化的精髓通过行为特质表现出来,行为特质即为“放眼天下、崇文重教、传扬家风、团结拼搏、忠义报国”五方面。

  第一,放眼天下。这是所有行为特质的起点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做天下之大官。庐陵先人立志“求天下之功名,做天下之大官”,他们在发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,通过科举考取功名,入阁拜相,成为辅佐君主的国倚重臣。据史料记载,历代庐陵籍的宰相共22人。北宋贤相刘沆,南宋宰相周必大,状元宰相文天祥,明朝“四朝元老”、内阁首辅杨士奇,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现如今的庐陵人,不应立志做大官,但应立志做大事、做实事,立足本职、脚踏实地,把自己的人生奋斗融入到民族复兴、老区振兴的大业之中。著天下之大作。“学优登仕,摄职从政”。庐陵先贤之所以能做天下大官,在于能够把握天下标准,著天下一流文章。唐宋八大家之一、庐陵文化的先驱欧阳修,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、诚斋体创始人杨万里,南宋民族英雄、杰出诗人、文学家文天祥,台阁体诗派创始人杨士奇,明朝大学士、江南才子、《永乐大典》总纂修解缙等人,他们既是治国安邦的宰辅栋梁,又是久负盛名的饱学鸿儒,留下了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和耀古烁今的累累著述,《四库全书》所收录庐陵人士的文学作品有3850卷之多。谋天下之大利。自古流传“自江而南,吉为富州”,粮食产量是衡量古代社会经济兴衰的重要标准之一。北宋时京城的粮食主要靠江南提供,每年漕粮600万石左右,江西占120万石,吉州40万石,占江西的三分之一;南宋偏安,江西更是重要的产粮区,年供200万石左右,吉州就要提供60万石以上。宋明两代,庐陵逐渐成为物资集散的枢纽、商业贸易的中心,吉州城江边的码头舟楫云集、千帆竞发。商贸发达带动造船业的兴起,宋天禧五年(1021年),全国造船2916艘,吉州造525艘,占全国的六分之一;漕运的兴盛极大的方便了瓷器外运,带动吉州陶瓷俏走世界,远销国外,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。当前,吉安人民继承发扬庐陵文化开放合作、锐意进取的精神,不断解放思想,切实抓好大开放主战略,牢牢把握国际国内趋势,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,加大对外合作力度,全力推动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在吉安大涌动、大聚集,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。

  第二,崇文重教。崇文重教是庐陵文化历来的优良传统。古书云:庐陵地区“家有诗书,人多儒雅,序塾相望,弦诵相闻”,就连山间茅屋也可以听到琅琅书声,人谓“茅屋底下出公卿”。欧母画荻教子,杨万里训儿有方,文仪教子报国,刘髦撰箴言警儿孙,龙自修遗留经书给后人,等等,这些历史典故都是庐陵文化崇文重教的真实写照。重视教育,大兴书院、学馆是庐陵文化兴盛、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。自唐代至清代,吉安地区先后创建的书院学馆,有文献记载的共269所,是江西的四分之一。明朝时期,全江西约有书院1000所,吉安有170多所,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以上。其中,最为著名的是在南宋淳祐元年(1241)由吉州知州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,理学之风著于海内,先贤名人享誉天下,文天祥、刘辰翁、邓光荐等皆出其门,成为与白鹿洞、鹅湖、豫章齐名的江西四大书院之一。官学兴盛的同时,民间开办书院、私塾之风更甚。创办于唐会昌年间的吉水皇寮书院(今属地永丰县),不仅是江西最早的书院,也是我国私人最早创建的一所书院;唐乾符年间解世隆创办的庐陵吉水登东书院、后唐时罗韬创办的泰和匡山书院、开宝二年刘玉创办的庐陵县光禄书院,皆为地方官绅或当地名儒创办,乃至民间私塾则是凡村有塾,大村子甚至有多个私塾,总数不可计量,成为一方文风和教风的兴盛之地。这些书院、私塾为中华民族培育出了优秀的人才,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。当前,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,引导bet36体育在线: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全民学习、终身学习、终身教育的理念,浓厚学习氛围,倡导文明新风,提高市民素质,不断强化推动老区振兴发展的软实力。

  第三,传扬家风。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、传统习惯、为人之道和生活方式的总和。庐陵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,久而久之就衍生出许多良好的家风家训,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扬,家庭美德、良好家风根植于庐陵大地。“陶母教子”“欧母画荻”等名人家风故事,还有寻常人家忠厚处世、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,都是庐陵人家学、家风传世的真实写照。如《诚斋文节公家训》中杨万里提出“忠、孝、勤、俭”,《慈训录》中杨士奇母亲的谆谆教诲“但贫贱入富贵,非读书未易得也”等等,包括古时乡贤祠堂、学宫书院的楹联牌匾,大多写着“读书以明理,治学须为用”“承前祖德勤和俭,启后子孙读与耕  ”“入则孝,出则悌”等传世家训。这些家风家训,不仅引导着人们见贤思齐、向善向上,还增加了庐陵崇文重教的文化氛围,同时又赋予了庐陵家风新的时代内涵。十分可贵的是,井冈山精神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的内容有机融入家庭文化,使之接续传递,重塑庐陵家风,并以优良的家风塑造社会文明新风气。

  第四,团结拼搏。受崇文重教、坚守气节优良传统的熏陶感染,庐陵乡里乡亲在生活生产、学习成才、为官处事方面相互交流、相互合作、相互支持,产生了相互推进、抱团发展的强大力量,形成了团结拼搏的优秀地域文化。庐陵文化团结拼搏的行为特质主要表现为庐陵人才涌现、人文鼎盛,呈现出“一门三进士、隔河两宰相、五里三状元、十里九布政”“满朝文武半吉安”的人文盛况,庐陵士子连科中榜,累占鳌头,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辉煌。历史上庐陵曾出现多次“一门三进士”“一门四进士”“一门五进士”的现象。如,南唐升元三年,吉水解稷谟、解醇谟、解益谟三兄弟同中进士;保大三年,又有解契谟、解皋谟、解圩谟三兄弟同中进士;明代嘉靖二年,吉水曾存仁与曾同亨、曾乾亨父子三人同中进士;康熙九年,吉水人李鹤鸣、李次莲、李振裕三兄弟同年中第;仁宗景祐元年,吉水人董诛、董思德、董思道、董订、董仪等父子兄弟叔侄五人同中进士。科举“团体N连冠”也是庐陵独有的科举奇迹。明建文二年庚辰科状元、探花、榜眼均为庐陵人,永乐二年甲申科殿试前七名均为庐陵人。据周銮书先生考证,连续两届获进士前三名“团体冠军”的州府,除吉安外绝无仅有。正是由于家族、乡邻之间相互交流、相互合作、相互支持,形成共识共为、团结拼搏的浓厚氛围,成就了庐陵科举人才抱团涌现的辉煌。当前,在推进吉安老区振兴发展的进程中,团结拼搏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新形势下,团结拼搏有新的含义,也赋予了更高要求,更加需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合作共进干事业、团结一致战风险、勇于拼搏攻难关,不断夺取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胜利。

  第五,忠义报国。庐陵儿女尊崇爱国、报国的文化和精神,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,把个人的一切与祖国的安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身体力行扛起“国家兴亡、匹夫有责”旗帜,涌现了一批忠义报国的庐陵先贤,书写了忠义报国的“庐陵篇章”。宋代的“五忠一节”就是杰出的代表,民族英雄文天祥、历史名臣周必大和文坛泰斗欧阳修,都忠于国家、善作文章,很有才学,谥号都称“文忠”;抗金名臣杨邦乂称“忠襄”;铁骨铮铮的胡铨称“忠简”;诗文俱佳的杨万里保持高尚节操,封为“文节”。跨越时空,“忠义报国”的行为特质成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。在国家民族危难时,无数庐陵儿女为了民族大义,以解放全中国为己任,坚定共产主义信念,始终听党话、跟党走,勇于牺牲,以生死之躯护卫“星星之火”形成“燎原之势”,最终取得革命胜利。在和平环境中,庐陵儿女又把忧国忧民的精神转化为助推国家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,积极投身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建设中,纵使千辛万苦,仍然义无反顾、初心不忘。当前弘扬忠义报国的精神,其核心就是珍惜中国人民用血泪寻找到的理论和道路,忠诚于共产主义信念信仰,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旗帜鲜明地向党中央对标看齐;就是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,始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,义无反顾投身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历程,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;就是立足岗位、担当实干,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,努力为实现“三个走在前列”“两大战略任务”作出应有贡献。

?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

主办:bet36体育在线:办公室  承办:吉安市大数据中心  地址:吉安市城南行政中心
ICP备案编号:赣ICP备11005266号-3  政府网站标识码:3608000051  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22号